承担不起这么高的住宿费。
这样的居住环境让郑林几乎无可挑剔,不过唯一让他感到有些不满的,就是海汉人似乎转眼就忘记了他的存在,一连在迎宾馆住了三天,都没有海汉人再跟他接洽下一步的谈判事宜。而因为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特批,郑林的活动区域也被限制在胜利港港区范围以内——他甚至没有得到前往十里外三亚港区探访的权限,因为前往该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就是乘坐通勤火车,而乘坐火车则必须要归化民身份证或者安全部签发的许可证才行。
时值盛夏,三亚的气温已经超过了三十摄氏度,郑林也的确没什么心思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在外面闲逛,于是他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坐在凉棚下喝着冰镇的果汁,看看每个钟头一班的蒸汽机车从附近的铁轨上轰鸣着驶过。很多初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飞驰而过的铁疙瘩发出的巨大响动吓得不轻,而郑林在黑土港的居住经历再次让他避免了失态,这玩意儿半年之前已经开始在黑土港的采矿区运行,替代了原来的畜力矿车,黑土港煤矿的出矿效率因此而大大提升。郑林一看到胜利港这边的蒸汽机车,便知道这玩意儿跟黑土港拉煤的是一种东西,只是大小略有差异而已。
不过在迎宾馆看了三天火车之后,郑林终于是坐不住了,让服务人员联系了外交部,打算催促一下前两天跟施耐德和王汤姆所商议的事情。
郑林这次倒是并没有再等上太久的时间,很快外交部就派了个归化民办事员过来,邀请他前往胜利堡,与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面谈。
原来郑林代表安南朝廷所提出的要求在反映到执委会之后,这边也陷入了意见不一的争执局面。军方和商务部门都是打着尽快对外扩张的主意,巴不得安南海岸的港口越早投入使用越好,自然对安南所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而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应该这么快就放松对安南造船业的打压,至少还拖上个一两年,等自家的造船规模和拥有的船只数量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再向安南逐步开放造船方面的技术援助。而且陶东来也指出建设部目前的技术力量并不足以支持在海外实施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因为以刘山夏为首的一批技术骨干目前都在昌化,根本无暇抽身。
在三天召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