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亲为要轻松多了。而且以前跟葡萄牙人打交道这种事,多是由军方和外交部门的官员出面,如今刘尚的职权也足以胜任这种高级差事了。
虽然嘴上说没有安排接风宴,但实际上刘尚还是邀请了西芒一起共进晚餐,岛上条件的确有限,不过靠海吃海,这海鲜无论如何都是能管饱的。而且刘尚对于晚饭的内容也没有大包大揽,而是让西芒从船上调了几名葡萄牙厨子,由他们利用岛上的食材和调料做了几道家乡风味的菜肴。
“我国有一句俗语,葡萄酒是大地和太阳的儿子,可以振奋精神,启发智慧!”西芒也没打空手过来,特地让人从船上取了两瓶来自葡萄牙国内的美酒,在晚餐期间邀请刘尚共饮:“吃海鲜要配白葡萄酒,吃肉类要配红葡萄酒,所以我各带了一瓶过来,请刘大人尝尝我国的美酒!”
刘尚其实不善饮酒,虽然倒了两杯酒摆在面前,但也都是浅尝辄止,并不会像西芒一样仰头痛饮。他邀请西芒用餐的目的,除了在外交层面的礼节之外,也是想借此机会从西芒这里多了解一些前线的战况。
刘尚既不是外交官,也不是武官,但他很清楚整个辽东包括朝鲜半岛方向的局势变化,都会与他在这里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海汉军或者说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联军,在前线的每一次战斗或许都会有成为宣传素材的潜质。而整个地区的国际关系发展变化,更是他所负责的宣传部门需要随时关注并加以利用的重要对象。
原则上军方的战报并不会对宣传部门完全开放,一般都是有目的性的挑选一些战例交给刘尚的部门进行加工。海汉国内报纸所刊载的辽东战事相关新闻稿,基本上都是由刘尚这边做初步的审核编撰,然后才传回国内发表。
至于那些茶馆酒楼里说书先生所演绎的版本,基本上也都是宣传部门提供素材,再由说书先生们自行编写加工。刘尚以前便是因为善于编故事而被宣传部的官员从茶楼发掘出来,对于将真实战例加工成扣人心弦的故事自有一套手段,而军方提供的有限信息,不管是时效性还是详细程度,都难以满足刘尚的需要。他当然明白军方有保守军事机密的义务,这种事也不能强求,不过既然当下有机会从其他渠道了解前线战况,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