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来头反正不会小。
而且他确实讲得有道理。
刘副校盯着图南看了看,有些疑惑,然后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都快退休了,可不想惹一身骚,他首先道:
“这位同志说得有道理,这是大事,必须弄清楚,我作为十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剽窃这样的事情那肯定是深恶痛绝、坚决反对的。
我来之前只听说我们的孙副校长写了一本书,要被采访,需要我陪同我这就来了。
但是既然各位现在有异议,那我在这里表态,会严查到底!”
“对对对,我们也持同样的态度,我们不允许我们的教育队伍中有这样的老鼠屎!”教委的同志忙跟上。
出版社同志看了看那本书说:
“这书不是我负责的,呐,是他,赵济负责的,这是他调走前最后一本书,所以我有印象。”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赵济。
“这......这审批流程都有存档的,绝对没问题!”赵济一口咬死。
“哎,同志们,我说,编辑不一定知道啊!他们可能拿到稿子时就已经署了别人的名,他们也无从查起吧!还是得问当事人!”有人提议。
“对对对!”赵济忙接了话。
“大家还是听听我们孙校长的解释吧!”图南抬着下巴望向孙启桓。
大家的目光又齐齐落到了他身上。
“大家听我说,大家误会了,这书就是我写的,没有问题......”孙启桓想要安抚大家。
“是您写的,您的稿子呢?”图南问。
“我这......写完就扔掉了啊!”这是孙启桓早就想好的借口。
“一个人文字工作者,怎么可能扔掉自己的心血,我的重要稿件从初稿到改稿全部都在!”有人出了声。
在场的都是文字工作者,纷纷点头。
“您说得很对,所以这本书的初稿在这里。”图南拍了拍身边桌子上的三个大文件盒,是鹏飞刚才抱过来的。
图南拿起其中一个,抽出了一部分,分发到教委同志还有记者的手中。
现场有几本书,是孙启桓想拿来送人的,于是大家也不客气了,拿了书开始对照。
毕竟都是搞教育搞文化的人,这些事擅长。
“这绝对是初稿了,我手里这是演算过程。”
“我这是文字部分,看得出作者很认真修订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