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大喜,按规矩理应摆席让乡里都沾沾喜气。
最后全家商量决定,家里的生意停两日,后日办一天的流水席。
不止是竹溪村,桂花村和槐树村的村民,都可以来吃席。
消息在村里传开,村民们都摩拳擦掌,期待后日的大餐。
晚上,自家先做了一桌子菜,关起门来庆祝,比过年气氛还好。
饭桌上宋天成拉着三个儿子喝了几杯,提出找个时间回端州,将小河村山上宋家的祖坟迁过来。
还有姜念初爹娘和爷奶的坟,都一并都迁过来。
柳长生也惦记着这些事,不止一次跟他提过这个问题。
不过吴夏莲说今年不合适, 宋玉芙十月要出嫁,姜念初这边年底也要生了。
最后商量决定, 明年开春回去一趟。
入夜后,姜念初和宋凛坐在榻上看丹书铁券,一起研究上面的刻文。
铁券上券文明确,篆刻着持券者可享哪些特权,这比单纯的免死金牌权威多了。
而且免死权还不是一次,而是三次。
当然,超出范围的罪行无法豁免,例如谋逆罪。
可以说有了这个,只要大禹朝不覆灭,宋家后代子孙不谋反,这一块丹书铁券就能保他们代代荣华。
第二日一早,吴夏莲和赵氏周氏就带着家里的下人,为明日的流水席做准备。
庄园里养的鸡鸭鹅宰了一半,兔子也杀了上百只,不过按照三个村子的人数,这些还远远不够。
村里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鸭,宋阳去村里吆喝了一圈,按照市场价格跟村里人收鸡鸭。
可以吃席,还能卖鸡鸭赚钱,村民们高兴的不得了,都将家里养大的鸡鸭抓出来,往宋家送。
宋义和宋玉芙俩人在门口负责收,称重,结算铜板。
宋凛还去集市买了鱼和羊肉猪肉,一车一车的往家里拉。
赵氏和周氏派人去通知了娘家,让娘家人也过吃席。
姜念初挺着肚子溜达的时候,听到吴夏叮嘱周氏,只准她爹娘来,周光宗不许来。
自从乔迁宴后周氏娘家人就没有再来过,去年年底周光宗娶媳妇,周氏和宋阳去喝喜酒还发现一件事。
周光宗将做翡翠豆腐的方子卖给了两家酒楼,得了一笔银子。
那时宋阳气得不轻,喝完喜酒连夜就回来了。
自那以后,周氏也对娘家失望了,除了每月让人送几两银子过去,就不怎么来往了。
不过这次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