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融合,疆域骤扩。
大明朝廷的版图之上,凭空增添了原属大唐的万里河山与亿万生民。
然而,地图上的勾勒易,人心与实权的归附难。
对于原大唐世界的各方势力而言,这并非臣服,而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合并”。
他们仍拥有着自己的土地、财富、军队(虽战力受损)和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
当大明的官员带着律法与税册前来,试图将这一切纳入大明统治机器时,遭遇的是无声而坚韧的抵制。
太原王氏的府邸中,族老对大明派来的刺史虚与委蛇,各项政令出了府城便难执行。
陇西李氏的庄园里,依旧按照旧唐律法处置佃户,对大明的新律置若罔闻。
原隋朝的旧将、各地的豪强,则牢牢控制着地方兵权,对大明兵部的调令阳奉阴违,只维持着表面的恭顺。
在这股暗流的中心,是李阀。
李渊、李世民等人虽接受了朱厚照的册封(如封李渊为唐国公),但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
他们的影响力并未消散,反而因为其“潜在正统”的历史光环,吸引着许多心念大唐世界或对大明统治不适的势力暗中投靠。
长安(西京)看似平静,实则已是各方势力眼线交织、情报暗传的漩涡。
大明朝廷自然清楚这“名归实未附”的局面。
此时的大明,内有大唐世界之患。
外有新出现的大唐世界的异族。
特别是草原民族和棒子在新出现的大宗师的支持之下,隐隐有要脱离大明朝廷掌控的趋势。
朱厚照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政治手腕。
他并未急于强行推行剧烈变革,以免激起强烈反弹,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军事威慑、政治拉拢、情报监控。
军事威慑,调派精锐部队,在关键区域进行“驻防演练”,展示肌肉,震慑宵小。
政治拉拢,对部分态度较为合作的原大唐世界的中下层官员予以提拔,赏赐金银,进行分化。
经济渗透:鼓励大明商队进入原大唐区域贸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逐步加强联系。
情报监控:东厂、锦衣卫全力运转,严密监视李阀、各大门阀及重要人物的动向。
然而,对抗依旧在细微处蔓延。
大明的税吏时常收不上足额的税款。
政令的执行效率在原大唐区域大打折扣。
整个新世界,表面奉大明为正朔,暗地里却是一盘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