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意见来构建一道坚固的真相堤坝。
马周越听越是振奋,立刻躬身:“殿下此策甚妙!臣即刻去办!”
“定让下一期报纸,成为辟谣之利器!”
东宫的力量高效运转起来。
加急信使星夜奔赴北疆。擅长润色文章的属官深入工坊与匠人交谈。太医署的老医官也被请动……
数日后,新一期《大唐民报》如期发行。
这一期的头版标题异常醒目......《定北捷报频传,新甲护我边军!》。
下方是薛万彻将军提供的战事简述,重点描述了唐军斥候小队着棉甲夜间潜伏,成功突袭一支突厥游骑的过程,特别强调了“甲胄轻便无声,利于潜行”,“寒夜苦守,无一人冻伤”,“流矢击中甲片,未能穿透”等细节,并有具体立功士卒的姓名和感言.....
第二版则是“工坊实录”,而且还是图文并茂!。
民报记者用白描手法,记录了“样板组”工匠如何一丝不苟地操作,质检员如何用特制的尺具和秤具严格查验,并直接引用了多位匠人的原话:“朝廷新法令好,干得多拿得多,心里踏实!”
“这料子都是上好的,谁敢用次品,第一个不答应!”
“以前混日子,现在盼着多干活哩!”
第三版的医官文章,则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棉花纤维的结构如何锁住空气保暖,又如何吸湿透气,并强调“洁净干爽之棉,于身体无害反有益”。
而在不起眼的中缝处,那个“市井辨伪”小栏目,只是简单罗列了“传言棉甲畏火如虎”,“传言填充败絮致病”,“传言造价高昂劳民”等说法,旁边对应着战报中的“潜伏近火源亦无虞”,太医署的“洁净棉絮无害论”,以及将作监公布的标准化后“单甲实际耗材工本较铁甲大幅下降”的数据对比。
没有声嘶力竭的驳斥,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静而有力的呈现。
报纸一经发售,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
百姓们或许看不懂深奥的朝堂争斗,但他们看得懂实实在在的战绩,听得懂工匠朴实的话语,信得过太医官的专业判断。
茶楼酒肆里,议论的风向开始变了!
“原来是这样!”
“可不嘛,薛将军都说了好用,那还有假?”
“我就说嘛,朝廷造甲还能害自己人?你看那些工匠,说得在理!”
“呸!那些嚼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