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方势力暗潮汹涌,开恩科的同时启用举荐人才制度的旨意一下,再度掀起轩然大波。
因为举荐人才制度明确强调了,不分男女!
也就是说,只要有才华,女子也可以通过举荐进入考核,入朝为官。
这是从未有过的政令!
比起恩科,举荐人才这道旨意才是人人争相讨论的话题。
不少人趁机开始带节奏,唱衰这政令,就差指着沈映星鼻子骂朝纲了。
而多数读书人认为不公平,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居然比不过有靠山的女人?
她们凭什么入朝为官?
她们识文断字吗?
她们会做策论吗?
她们会断案吗?
她们知道怎么治理一方吗?
难道仅凭闺中作的几手酸诗,被人吹捧一下,就可以当成才女当官吗?
……
无数质问沈映星的文章如雪片般在京城流传。
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周丞相。
读书人纷纷骂周丞相没有风骨,为了权力什么都出卖,晚节不保等等。
周丞相保持沉默,有条不紊地主持着恩科事宜。
为了抗议举荐人才不分男女这道政令,读书人联合起来罢考。
沈映星料到这一招。
就在他们刚有端倪的时候,再度昭告天下,所有参加罢考的读书人记录在案,取消所有功名,子孙三代以内,都失去入仕资格。
沈映星之所以这么断他们后路,是要逼他们想清楚,到底是子孙重要,还是风骨更重要?
很多扬言罢考的读书人不过是血气方刚,书生意气,一时冲动罢了。
带头挑起这件事的,其实还是世家从中搅合。
沈映星顺着这件事摸下去,又发现了几个家族明面支持她,暗地里却在策反读书人制造舆论给她施压。
沈映星将这些家族全部记在了小本本上,就等着收拾他们了!
而就在这时,叶均跟他身后的明德书院站出来支持沈映星。
明德书院对读书人的影响力并不小。
于是又有不少没这么坚定的读书人悄悄夹着尾巴做人。
该参加恩科就参加恩科,当罢考这事没有发生过。
当然,功名利禄对人的吸引力还是远超于名声的。
毕竟大家活在这世上,大多数是俗人,做不到真的视名利为浮云。
再说了,苦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