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楚清明并没有诉苦,也没有抱怨,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从而彻底将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与无奈,清晰展现在黄国勋面前。
黄国勋静静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端着茶杯的手指,已经微微动了一下。
黄国勋听完楚清明的回答,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并未就此放过他,反而问题更加犀利刁钻,如同一位严苛的考官:
“就算你有为民请命的理由,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你越过省委、省政府,直接跑到部里来,这叫不懂规矩,是无组织无纪律!这你怎么解释?是真的一心为了百姓,还是想搞‘跑部钱进’,博取个人政绩,走捷径?”
“再说了,科技转型?你一个内陆小县城,要人才没人才,要基础没基础,要资金没资金,你凭什么谈科技?难道就凭你这一纸规划,几句口号?这跟空中楼阁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国家每年有多少看似美好最终却烂尾的‘高科技’项目吗?你这难道不是好高骛远,浪费国家资源?”
一时间,黄国勋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甚至有些露骨,毫不留情地刺向楚清明此举可能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和潜在风险。
然而,面对这连珠炮似的质疑,楚清明没有慌乱,也没有狡辩,依旧保持着诚恳态度,逐一回应:
“外公,您批评得对。越过省里,于程序上确实存在瑕疵。但事急从权,枫桥县的发展困境迫在眉睫,常规路径下,科技资源很难倾斜到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小县城。我此举,并非不尊重组织程序,而是希望在遵守大原则的前提下,尝试一条非常规的破局之路。”
“如果因此会受到处分,那我楚清明一人承担,绝无怨言。至于政绩……”
“如果科技转型成功,百姓受益,县域发展,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政绩。我无需,也不屑于用华而不实的‘捷径’来装点门面。”
“另外,关于县城凭什么搞科技这个话题。”
“说实话,我们确实没有北上广深的丰富资源,但我们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有结合自身资源,如铜矿,进行差异化创新的思路。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在‘智能铜电解’这一个细分领域深耕,引入科研院所的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做出特色和竞争力。”
“最后,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