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
而后在整训的期间再宣讲,为什么会如此,将其原因归咎到天灾和兵祸之上。
天灾之所以影响深远,兵祸之所以久弥不消的原因,则是因为腐朽的朝廷与虎视眈眈的清军。
个人的苦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源于这动荡不公的乱世。
最后便是让众人明确,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明确家国与个人之间的联系。
他们当兵从军,不仅仅是为了吃粮饱腹,而是为了终结这绵延不绝的苦难轮回。
当每个士兵紧握的刀枪被赋与再造太平的意义之时,一切也都随之而改变。
当然。
这一切的一切,也都是在足额足饷,后事无忧的条件之下。
毕竟,口号喊得再如何的响亮,无法落到实际终究也只不过只是空谈。
当新兵捧着第一个季度的饷银寄回家书时,当负伤回乡的军兵看着官府分给自己的田契时,当在战场上阵亡的军兵家眷得到了优养之后。
他们才会真正相信那太平盛世的承诺不只是空中楼阁。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士兵们愿意为篝火旁许下的誓言血战到底,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靖南军之所以强盛的原因,真正区别于这个时代其余旧军的根本。
读书能够使人明理,而靖南军之所以在军中开展的识字班的重要原因。
“既是万众之所望,便依万众之所请。”
陈望轻敲案桌,目光森然。
“三日之后,午门献俘。”
“一众俘虏皆缚送阙下,使万民观刑。”
“弃尸稿街,传首天下……”
杀鸡儆猴,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
陈望要用这一次的献俘,挟济宁大胜之威,再度给漠南蒙古施压。
让万民与诸镇营兵观礼,则是籍雪家国之大恨,激起其同仇敌忾的心绪,重新建立起上国皇朝的威严。
同时午门献俘,也是要将济宁之战的功绩彻底的昭示天下。
为了日后将行的道路铺垫基础。
“西北的局势如何?”
陈望没有在献俘的事情多做停留。
如今北国战事已定,清军主力消弭,这些事情,都只是政治上的事情。
陈望并没有忘记,在济宁之战进行的时候。
盘踞在西北,正在肃清领内残存抵抗势力的李自成,在看到了清军处于下风之后,顾及唇亡齿寒,亲领大军十五万,进攻潼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