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无用。
青州一战,左良玉已经见识过了清军的步战射面,若不是麾下三军用命,将校敢战决死,军心早已经不复从前。
不然青州之战就或许是另外的局面了。
“在下曾经听闻,昔日国公以棱堡,以数千之兵得以抗衡十倍之敌,凤阳一战,以棱堡扼守后方力挫万民军之袭扰。”
“但是为什么扬州之战,还有此刻的华阴,这些棱堡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左良玉微微蹙眉,问出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天下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也让左良玉的心中生出了一种紧迫的感觉。
靖南军在国内的三座巨型军工厂,正日夜不息的制作着大量的军械,开始将新式的武器列装全军。
炮厂的规模也达到了空前,年产火炮已经达到了六百余门。
一线部队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二线和三线的部队也在不断的革新武备。
若是不改变固有的观念,单凭以前的经验,恐怕难以适应今后的格局。
胡知义微微沉吟,他明白左良玉心中的想法。
“左帅尽管宽心,时代不断的变化,战法推陈出新,旧时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国公已经准备,在开封开设将校讲武堂,国公会亲自前往开封讲述新学,左帅的诸多问题,日后都能够得到一一的解答。”
对于左良玉,胡知义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称呼其为在左帅。
左良玉久历行伍,统镇一方,军略可谓是不差,常在陕西转战,后又追张献忠入川,多番鏖战,钧获大胜。
西南那边的叛乱愈演愈烈,必然要平定。
陈望已经属意让左良玉到时候领兵南下平定。
其实最好的人选,还是马祥麟。
但是考虑外戚过于权重,所以马祥麟最终还是被剔除了名单。
“不过左帅的问题,我现在也可以回答你。”
“棱堡防御易守难攻,防御力确实为诸多堡垒之魁首。”
“但是若要守备棱堡,必须配以充足的铳炮,以保证火力的倾斜才能够阻挡敌军的侵攻,若是攻方火炮优势数倍于堡内守军,棱堡也终究只不过是一座坚固一些的棺材。”
胡知义举起马鞭,横在眼前,遮住了眼前的一众顺军的棱堡。
“万民军尚且拥有大量的鸟铳与佛朗机,但是顺军的棱堡里面,却只有少许的轻型火炮,所用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