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是最快交出将符之人。
他都七十岁了,真不想再奔波劳累。
而其他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将领,表现得有些犹豫。
“尔等,不必感伤,若是感兴趣,可前往御武院教导新人,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
“御武院?”这群归京的将领,可不清楚什么是御武院。
兵部尚书于谦主动解释一番,他们终于明白了。
以前,朝廷不是没有类似的教育机构。
早在开朝初期,洪武年间便创立了“武学”,主要培养武官和军事人才。
后来在永乐年间,更加细分的开办了“京卫武学”,为京城卫所军官设立的军事教育机构。
而朱祁钰,将“武学”和“京卫武学”合二为一,甚至拔高了御武院的地位。
在过去,“武学”的地位比国子监(文官教育机构)要低得多。
现在不一样了,与翰林院平起平坐。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在大明当将军,就必须要获得御武院的毕业证书。
更是引进了现代军事教育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军事人才。
在过去,武学的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兵法、骑射、个人武艺等方面。
以师徒传授和个人练习为主,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
而且,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和军官子弟,普及率低。
朱祁钰既然下定决心要做,就要彻头彻尾的改变。
首先就要对“武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过去,明朝武科分“武科”和“文科”。
武科的考试项目分别是:“骑射、步射、刀法、枪法、举重、马术、拳脚”。
文科主要是考察兵法、策论以及默写武经七书。
不管是武科还是文科,光是看到这些考试项目就应该有自知之明,你家里没条件别来报考,跟你没关系。
都说穷读书、富学武。
农民的孩子,估计一辈子都没摸过刀枪箭,更别提骑马。
所以,朱祁钰为了招揽民间的人才,给予平民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
新“武举”,考的是人人都会的运动项目,主要测试你的力量、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别跟我说,跑步你都不会?
至于刀枪箭、马术、兵法,可以在御武院培训。
别以为考进了御武院就高枕无忧了,如果学习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