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笑话工部尚书石璞,毕竟现在六部尚书,只有工部和兵部是最忙的,其他尚书闲得天天在办公室下棋。
现在好了,压力来到他的身上。
真是欲哭无泪。
“要不,今晚找石尚书,小酌几杯?”
看似排忧,实则解难。
金濂要向劳模石璞,好好取经了。
.......
景泰元年,九月。
在工部和兵部统筹建设下,在民间招聘劳工,耗费了上百万的人力,终于——
永平府境内已有八间制衣厂,完美剪彩。
五军都督府派遣军队,日夜坚守在门口处,任何闲杂人等都不可进入。
制衣厂一共有十二间,都在同一片区域,彼此相邻很近。
除了生产流水线之外,还有员工宿舍。
每一名织布女工,都可以携带家人免费入住。
而他们的家人呢,丈夫可以在厂里拉煤烧煤,孩子可以免费接受教育。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这种工作方式,放在大明还是第一次见。
原本那群织布女工,还以为其中有什么陷阱呢,心情忐忑的被迫接受。
结果工作一段时间后,反倒是爱上了这种生活,心中无限感激圣上恩情。
虽然他们不能出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厂里的各种公共设施,生活条件已经远超以往。
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本来挣扎在温饱线上,日子很苦,只求每天有饭吃,饿不死,就很满足了。
不用再头顶烈日汗滴下土,不用再看老天爷吃饭,不用再每天担忧雨水不足,不用再害怕天灾人祸。
现在多好?厂里有公共食堂,不用自己做饭,每天除了有装得满满当当的米饭吃,还有可供自选的荤素搭配的菜肴。
虽然大锅饭的味道,有点一般......
但,这就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呀。
每一个进厂的员工,无不热泪盈眶,每日清晨主动积极的大声喊口号,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
【皇恩赐禄,衣食无忧;勤勉效忠,分忧圣心。】
而这句口号呢,也用大字牌,悬挂在厂里的各个角落,仿佛在时刻提醒着众人,不忘圣恩。
在八间制衣厂一共十五万织布女工,每天三班倒的高强度运作后,“天衣阁”首批产品,出世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