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在明朝,读书的成本非常高。
【第一阶段】蒙童(小学)阶段,前往私塾学习,每年的学费要2-5两银子;
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书,每本约 0.1-0.3两银子(手抄本更便宜);
文具:普通毛笔 0.05两/支,松烟墨 0.1两/锭,竹纸 0.02两/张。
蒙童阶段要读几年?全看你的天赋和努力,有的人在私塾混了10年,还是一个蒙童。
也许有人会说,明朝不是有官办免费学校吗?
洪武年间确实有大力推广社学,但实际覆盖人群十分有限,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第二阶段】当你成功脱离蒙童阶段,恭喜你,进入备考阶段。
由于明朝科举都是八股文,你要买书吧?
基础必考科目:四书五经,每本1-3两银子,要买9本。
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资治通鉴纲目》也是必考的。
《洪武正韵》(官方韵书,诗赋题参考),《性理大全》(永乐朝颁布的理学纲要)你也要背。
【第三阶段】当你寒窗苦读多年,胸有成竹想要去科举证明自己。
中举并非易事,你必须闯过三大试:县试/府试→乡试(省城)→会试(京师)。
参加科举,要缴纳报名费0.2-0.5两银子,你还要廪生作保,保金不限,另计。
赴考县试/府试的路费,如果你在本地,那没事了,万一在别的县城,至少需要1-3两银子(包含食宿)。
参加乡试,需要前往省城,如江南考生赶赴应天府(南京)。
这段路程的花销,根据你的出发地来计算,平均10-20两银子,如果你在偏远地区,至少要30-50两银子。
如果你乡试通过,恭喜你,有机会见到皇帝本人,这是莫大的殊荣。
古代车马不便,举人入京至少耗费数月,在这段时间里,主要花销在于食宿、车马、交际,平均50-100两银子。
当然,贫困举子可以向朝廷申请“公车银两”补贴(约20两)。
这时候,应该就有人要举例子了,哎呀,那个金濂不也是贫困生吗?你看他赴京赶考都有富人资助呢。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可惜不算普遍。
富人有钱但不傻,首先要看你的乡试成绩,其次要看你的颜值,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