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对峙。
“君父圣明,然朱子有云:‘天下之理,一而已矣。惟其本末一贯,故君子务本。’”
“匠器之术,纵有小利,终为末节。若举国重术轻道,犹种树者不固其根,而终日修剪枝叶,岂能久乎?”
朱祁钰眼神微变,看来这群人是死了心想要维护江南科举在朝中的垄断地位。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他立即反驳道:“张衡制地动仪,可察千里之外,地龙翻滚;郭守敬修《授时历》,农时无差,百姓得以精耕细作。若无此奇技淫巧,洪武年间何以定历法、安农耕?”
这一次,朱祁钰直接举例历代科技成就对于治国安邦的贡献。
“秦有李冰以‘分水排沙’之法建都江堰,若无测量计算,岂非徒读《尚书·禹贡》而望洪流自退?下游百姓只能望涸兴叹?”
朱祁钰再次搬出先例,以民生工程来论证。
见无人回答,他再次说道:“瓦剌骑艺犀利,若禁匠造之术,边关将士以血肉挡利器乎?若无领先军备,京师守卫战何以大胜?昔年太祖北伐,亦赖战船火炮之利。”
科学的进步,直接关乎到国防安全。
没有工匠们日夜操劳的研发生产,你们能安心的站在大殿中享受太平吗?
第三位大臣站出来,接替辩论的棒子。
“君父所言,臣不敢苟同。元末韩山童以‘石人一只眼煽动民变’,今若广传机巧之术,刁民仿制火器,恐生陈胜吴广之祸!”
这个大臣故意将科技和民间叛乱相关联,想要以此引起皇帝对统治稳定的担忧。
朱祁钰听笑了:“军工乃国之根本,匠人世代服役,行动受监视,严禁私传技艺。”
“朕建议你,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去纠察漏洞。”
第四位大臣上阵,直接语出惊人。
“君父熟读《皇明祖训》,当知太祖皇帝曾言道:‘后世子孙不得效元俗,工技之事止可命贱役为之。’,今若抬举匠户,岂非违逆祖制?”
朱祁钰冷笑,不咸不淡的反驳道:“洪武爷设军器局、钦天监,造火铳、定历法。卿言‘奇技淫巧’,莫非谓太祖贻误国本?”
此话一出,相当于绝杀技。
吓得那几位大臣颤巍巍的下跪,直呼“不敢”。
......
朱祁钰再次回到龙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