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高炉内衬耐火砖,可承受2000°的高温。
【ps:铝的熔点高达2800°】
......
明军如今全体配备了钢制的复合弓弩,较初代落后的木制更先进。
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胜传统弓弩三四倍。
除了冷兵器,热兵器也没有落后。
经过一年半载的生产,已经多了十万支燧发枪。
赵泽坤正在研究内燃机,于是将火器研发的艰巨任务,交给他的徒弟蔡文杰。
蔡文杰受朱祁钰的点拨,在每日每夜的疯狂做化工实验,因为无烟火药(硝化纤维)和叠氮化铅的问世,都需要扎实的化学知识。
无烟火药可以极大的增强爆炸威力。
叠氮化铅则是子弹底火的关键物质,有人会说雷酸泵可以替代。
确实,雷酸汞也在研发进程中。
只不过朱祁钰的要求更高,要用就搞更先进的,反正现在的明军军事实力,足以碾压全世界。
从零到有,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只要雷酸汞或叠氮化铅发明出来后,就可以进一步开发撞击式枪械,从而实现自动步枪和机枪技术。
枪炮枪炮,说完了枪,就要轮到炮了。
目前大明火炮,朱祁钰只是将后来的佛朗机炮搬过来,并没有派人进一步研发。
你再怎么研究也没用啊,火药都没有进步,无非是加长炮管打得更远。
如今大明火炮的炮身使用更先进的合金制造,还能怎么进步?
所以,朱祁钰另辟蹊径,他安排人研发火箭炮。
明朝时期已经有火箭炮了,就是传说中的“神火乌鸦”。
但是,朱祁钰想要的,是更大更粗的火箭炮,打击距离至少要达到十公里开外。
火箭炮的研发很顺利,已经有人才开发出冷发射(悬停、弹射)技术,以及二级推进技术。
或许,华夏人天生对这玩意,就很有天赋吧?
只是现在火箭炮的问题,就是无法在空中调整飞行弹道,更难以精准轰炸区域,还处在“能飞但随缘炸”的初级阶段,有待改进。
飞行角度,飞行距离等等问题,都需要经过精密的数学计算,还在培养人才中。
.......
朱祁钰抿了口红茶,左手轻敲桌面,低眉说道。
“于谦,朕问你,如今武器库里存了多少旧制武器?”
于谦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