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享受这种身处人前的生活,他继续抑扬顿挫的说着,与此同时,台下乐队奏起缓慢悠扬的乐曲。
“大家有没有发现,天衣阁所有产品虽然没有用料的详细信息,明明摸起来非常柔顺,价格却可以做到如此低廉?”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也不卖关子了。”
“我们史诗级的在编织衣物的工艺上,达到了无人可及的最高水平。”
“能有多高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啊。”
“在纺织业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里,只针对花样纹路,以及刺绣有过一定改变。”
“但价格却没有人改变过。”
“君父和我们工部的工匠说:咱们能不能制造出一件,让天下所有人,无论贫穷贵贱都买得起的衣服?”
“工匠反问道:‘君父,我们要在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吗?’”
“君父说:咱们要敢想敢干最重要,其实啊有些事情没有那么难,你去试一下说不定就成了。”
“于是我们工部调用了500多名工匠,花了三十二天的时间,得出一个想法。”
“既然天衣阁可以将棉衣的价格打下来,那么我们能不能同样把丝绸做到人人都买得起呢?”
此话一出,再度引起场下哗然。
坐在天味阁其中一座酒肆二楼的苏州盛氏家主,脸色大变。
“终于,要来了吗?”
反观广场上的其他民众,纷纷露出激动期待的表情。
丝绸,一直是昂贵的代名词。
不仅仅是出口国外的价格昂贵,哪怕放在本土,也没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
起初,天衣阁的棉质衣服价格跌破底线,许多人都不看好,认为朝廷在打肿脸充胖子,做着亏本买卖。
事实胜于雄辩,天衣阁开门营业了一年半,从未提价,而且货源充足。
狠狠地打了一波友商的脸。
民间百姓早已养成了到天衣阁购买衣服的习惯,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低廉,还有款式新颖,穿出去好看的因素。
如果将全国棉布纺织市场视为一块蛋糕,天衣阁无疑吞食了99.99%。
现在朝廷已经将天衣阁开到了大明境内一百四十府,真正做到了全覆盖。
制衣厂的织布女工,缝纫机都踩冒烟了。
于是,朱祁钰下令,从户部再次拨款,扩建制衣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