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胡双语教育”,元朝宣慰司的"因俗而治"政策。
但是,朱祁钰不打算这样,不仅仅因为历史教训,光是政府文书必须使用汉字,远远不够。
他要彻底泯灭当地文化,将民众的语言文字全都扭转为汉字,不存在方言。
你们要学的,用的,有且只有一种。
过去的,就让他们过去吧,彻底毁灭,一点不留。
孟宇寰接到圣旨,在当地进行大范围“焚书坑儒”,哪怕是埋在土里的,全都挖出来统一烧毁。
这个世界不应该存在文化的多样性,只需要一种语言,就够了。
长痛不如短痛。
质疑秦始皇,理解秦始皇,成为秦始皇。
汉文化的同化能力到底有多强?历史已有结论。
总有一天,他们会感谢朕的。
经济上,废除当地货币,强制执行大明“新币”的流通,垄断货币清算体系。
建立单一生产结构,让藩属地区构成对大明的“产业链依赖”,比如说东南垭地区,就发展橡胶行业,其他制造品一律不允许生产。
甚至,你连种稻谷,种桑树都不行!
想吃饭吗?从大明进口吧。
如此一来,当地土司想叛出大明?先问问你们的民众答不答应?
离开了大明,你们的货还能卖出去吗?
久而久之,被封印的产业技术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你们连种田都不知道怎么种,如何生存?
让宣慰司的当地百姓,对大明形成极致的依赖。
最基础的衣食住行,一旦离开宗主国,你就要活不下去的地步。
军事上,建立跨境生态联防,在当地招募兵将,通过军营文化使其认同且忠诚,与明军联合戍边。
除此之外,修路是重中之重,只有沟通交流增加,才能加强文化认同。
......
明朝除了先前设立的“三宣六慰”,即三个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
六个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宣慰司级别是高于宣抚司的,管辖范围更大,明廷通过册封、朝贡和军事威慑维持控制。
景泰十六年,朱祁钰大手一挥,将原来的“六慰”整合为一个,更名为【南庭宣慰司】,旗下设立“交趾宣抚司”。
又在李氏王朝所在的鲜朝半岛,和小日子岛,新设了【东海宣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