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也。然自永乐以来,舟师远涉鲸波,宣威布德于西洋诸番,其地散处重溟,人情异俗。今欲继祖宗之志,使远人畏威怀德,宾贡不绝,且疆理之制久而不坠,其道何由?
尔诸生学通经史,明于治体,其详陈之:夫统御海外之方,当施经久之道。或立藩封以镇其域,或遣舟师以巡其疆,或兴屯戍以固其守,或开市舶以通其利。兹四者,何者为要?又如言语不通、刑赏难及之地,何以使民知中国之礼法?瘴疠险远、叛服不常之邦,何以使将士得久驻之安?昔郑和屡下西洋,费巨而效浅,今若再举,何以节国用而收实功?
其悉参酌古今,条析以对,朕将亲览焉。】
简单来说,就是让考生客观理智分析一下,结合现实情况,寻求到大明王朝如何在海外维持长久统治的方法?
文科策论每一年的题目,都是结合当年的大事件。
因此,在科举开考之前,就有很多人站出来预测今年会考什么?
很可惜,今年压中题目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奥斯曼帝国的陨落,其实与大明有关。
现在又没有网络,谁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呢?
甚至,五年前东南垭尽数纳入大明疆域的消息,绝大多数人现在都是不知晓的。
殿试结束之后,当天晚上亥时(21点),朱祁钰百忙之中,抽空批阅。
“这一届的考生,还是那么泛泛无奇。”
朱祁钰忍不住摇头,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三点。
“建藩镇以立纲纪”、“固海防而通商路”、“宣教化以柔远人”。
将前朝的一系列做法,总结归纳。
问题是,有用吗?
如果真的有用,前朝还会灭亡吗?那些外疆还会独立吗?
拿着一堆失败的案例,在那里侃侃而谈,也就这点认知了。
朱祁钰在前世可是历史学博士,他对于羁縻制度的研究,比这群考生要深厚得多。
直到,他看到了最后一张考卷。
上面写的内容,与其他考卷很不一样。
并不是说,他写的建议有多好,而是——
那个名叫冯琛的考生,通篇下来并没有认真按照题目去答题。
反而在抨击大明王朝侵略外国这种做法,是非常不人道,非常不符合儒家思想,非常没有道德的做法。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