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下民,拜见君父。”
“万岁福祉,龙体圣康。”
朱祁钰端坐在龙椅上,虽然乾清宫并不像奉天殿那般金碧辉煌,而且不具备那么强烈的阶级感观,龙椅的台面并不算高。
但是,他的表情十分严肃,依旧让不少人心底发凉。
“知道,为何今年的殿试迟迟未出结果吗?”
没有一个大臣敢搭话,至于那群考生,更是吓得低头,浑身颤抖。
气氛,顿时有些凝重。
最终,还是礼部尚书杨宁站出来解围。
“下臣不知,还请君父解惑。”
“朕没问你们,而是问他们!”
朱祁钰毫不客气的呵斥,杨宁只好识相退下。
在这种情况之下,哪个考生敢率先出言?他们只能沉默。
朱祁钰将考卷全都推下去,淡淡道:“你们,去将自己写的那张纸,捡回去。”
考生们颤巍巍的低头爬过去,慌乱的寻找着自己的试卷。
当他们每个人都拿到考卷后,朱祁钰又说:“你们,与身旁之人交换卷宗。”
考生们默默照办。
“阅读。”
又是一阵沉默,这次不是因为害怕,而是......
像,真的太像了!
除了个别遣词造句不一样,所有观点,几乎一致。
许多考生又凑过头去看看其他人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崩溃的结果。
坏了!
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生搬硬套汉朝时期的对外统治做法,没有自己的创新。
倒是有一人创新了,只是这内容写的,有些过于劲爆!
冯琛脸颊发烫,被如此公开处刑,心里实在难堪。
“所以,你们知道,为何殿试迟迟没有公开排名吗?”
“回答!”朱祁钰突然拔高音量,“沉默就能掩饰过去吗?”
这一声吼,吓得考生们急忙磕头,直言自己错了,辜负君父的期望。
......
站在一旁的大臣,既好气又好笑。
在场的,除了宋晟有从龙之功,其他人哪个不是通过考取功名入朝的?
他们都经历过科举殿试,甚至不少人都做过阅卷官,自然对君父的震怒,感同身受。
这群年轻人啊,活该被骂。
科举的策论考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考生的学识根基、逻辑思维与文章结构、卓越文采辞章、以及经世致用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最后一项。
状元可以字写得没那么好看,文笔可以不太好,但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