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振华与乡亲们在餐馆叙话、省市领导在远处驻足之际,沿街的住户们这才小心翼翼地推开家门,探出身来张望。
先前那人山人海的阵势,着实让不少市民不敢近前。
“我的老天爷,”一位提着菜篮的大妈望着正在有序登车的人群,咋舌道,“听说这些都是天不亮就从山里赶来的,就为了给华兴的刘老板说句公道话?”
旁边一位早些时候就在现场的吃瓜群众接过话头:
“何止是天不亮!我方才听那位彝族老乡说,他们寨子离这儿三百多里路,有些人舍不得车票钱,硬是走了三天三夜!你瞧见那几个老人没有?布鞋底都磨穿了……”
大妈顺着指引望去,果然看见几位老人正被搀扶着上车,裤腿上还沾着斑驳的泥点,鞋帮开裂处露出磨得发红的脚后跟。
她不禁倒吸一口气,手里的菜篮子微微发颤:“这得是多大的恩情,才能让人这般拼命啊……”
路边修自行车的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
"今早的报纸我还看了,把华兴说得可难听了。可现在这阵势......我看啊,这报纸上的话,得打个问号。"
几个刚下夜班的工人站在路边议论:
"要真是黑心企业,能有这么多老百姓自发来撑腰?"
"我刚才听见那位老伯说,华兴给他们建了学校,孩子上学都不要钱......"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先生静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感叹: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今日一见,方知此言不虚啊。"
路边副食品店的老板搬出一箱汽水,招呼着正要离开的乡亲:
"来来来,天热,喝瓶汽水再走!你们这份情义,让人敬佩!"
渐渐地,围观的市民们不再只是好奇的看客。
有人飞快地跑回家取来相机,想要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一幕;
有人主动上前帮忙维持秩序,为离去的车队让出通道;
更有热心市民从家里带来煮熟的鸡蛋、刚买的包子,硬塞给那些即将离开的乡亲。
阳光下,整条街道仿佛上演着一场无声的教诲。
从最初的好奇围观,到后来的理解敬佩,再到最后的主动相助——这座城市的脉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