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天掷地有声的宣言,如同在全球金融与政治中心投下了一枚战略级震爆弹,余波席卷世界各地。
然而,在各国政府的震惊与观望之下,市场的反应却更为务实和迅猛。
来自东南亚、中东、南美乃至欧洲的众多企业纷纷积极响应,公开支持或私下接洽华兴提出的“港币结算”新体系。他们用脚投票,证明了华兴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直到此刻,世界才真正看清:
华兴集团,这头早已悄然超越传统财阀的巨兽,终于在此次对决中,向世界显露出了它真正的、覆盖全球的巍峨轮廓。
它的根系早已深扎进七大洲的沃土,从非洲的矿场、南美的种植园,到欧洲的港口、远东的芯片工厂,再到覆盖全球的金融网络与物流血脉。
它并非在一夕之间崛起,而是在数十年的缄默布局中,构筑了一个横跨全球的商业帝国。
漂亮国引以为傲的技术封锁,在华兴超前的技术储备面前形同虚设。
从通信、半导体到新能源、生物科技,华兴不仅实现了全面突破,更在众多领域成为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当技术霸权确立后,刘光天调转枪口,启动了谋划已久的金融决战。
世人皆知华兴富可敌国,却无人能窥其财富全貌。
而在八十年代,华兴便以精准的手术刀式操作,参与了东京地产泡沫的盛宴,并在顶峰完美抽身。
它带走的不仅是十年增长的财富,更是东京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潜力——整片区域的基建投资、人才红利与创新动能,都被转化为华兴账面上冰冷的天文数字。
手握近乎无限的资本,刘光天的布局冷静而致命。
他首先动用巨额美元储备,像幽灵般悄然收购美国的核心实体经济:
从中西部的广袤农田、德州的优质油田,到关键领域的制造业公司。
当美元资本如血液般深度嵌入美国经济命脉之时,他骤然调转枪口,发动了对美元本身的致命狙击。
这场狙击,是一场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发起的立体战争:
刘光天号令旗下掌控的全球对冲基金与银行,在伦敦、新加坡、港岛等外汇市场同时发起巨量美元抛盘。
这并非散兵游勇式的攻击,而是由顶级算法驱动的、持续不断的饱和打击,旨在瞬间击溃市场心理防线,制造美元崩盘的恐慌。
债市几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