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才不懂气候变化,但化肥他还是懂一些的。这段时间,省里准备上马大化肥,化肥工业公司那边提交了好几份计划,蒋荣才作为分管这方面的官员,是认真审计过这些计划的。
在计划中,化肥公司列举了各个方案的成本、收益情况,其中便包括了国外的无烟煤原料和水煤浆原料大化肥装置的情况,所以他知道吴亚威说的国外已经不用煤炭作为原料的说法是偏颇的。
不过,具体到煤炭原料是否会被淘汰,他就有些不确定了,于是继续问道:
“刚才斯凯利先生说,我们国家的煤头合成氨技术,未来会因为不符合排放标准而被淘汰,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吴亚威滞了一下,犹豫着说道:“这件事嘛,也不太好说。从联合国公约的要求来说,咱们那些小氮肥厂肯定是达不到标准的。但要说彻底淘汰,可能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吧。”
蒋荣才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吴亚威的意思了。
作为一名省计委的官员,蒋荣才还是有一些政策水平的。
要不要淘汰一种技术,不仅仅是看这项技术是否先进,还要考虑淘汰这项技术的成本。
全国的小氮肥厂原来有1000多家,经过整顿之后,现在还有5、600家,职工人数上百万,这是名符其实的“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说句不达标,就淘汰所有的小氮肥,这上百万人的生计谁来安排?
蒋荣才有一百个理由相信,国家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淘汰小氮肥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这样做,这个过程也将是十分漫长的,以便有时间逐步消化这些职工。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斯凯利的话对蒋荣才还是有一些启发的。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还是应当考虑一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的。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复关”的事情。蒋荣才看过一些专家的文章,其中无不认为“复关”就是要与国际全面接轨。简单说就是外国是什么样,中国就必须变成什么样。
据说,外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什么环保啊、劳工保护啊、性别平等啊,但凡你有一条达不到人家的要求,人家就不承认你是市场经济国家,你就复不了关。
落实到眼前,人家费尔化工的市场代表提出使用煤炭作为合成氨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