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这些流失掉的人,有一半是流向了国外,相当于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都便宜了帝国主义。”高凡给老爷子的心灵上补着枪。
郑立农道:“就算不是去了国外,而是调动到了其他部门,彻底荒废了专业,也是非常可惜的。咱们国家每年能够培养出来的化工人才非常有限,结果还有一大批人才改行去干行政工作去了,这是彻头彻尾的浪费。”
高凡耸耸肩,表示自己是无辜的。
郑立农继续翻看着名单,想看看其中有多少是自己认识的,同时向高凡问道:“小高,你有没有了解过,这些人离开原单位的原因是什么。”
“贪图享受,遭遇不公平对待,待遇太差,无法实现自我抱负,解决两地分居,水土不服,世界辣么大想出去看看……”高凡掰着手指头给郑立农罗列着原因,越说越是离谱。
郑立农已经习惯于高凡的说话习惯了,他过滤掉了高凡话里的不着调,归纳道:“不外乎就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吧。不过,内因也是因为外因而起作用的。
“比如你说的贪图享受,这是个人主观上的问题,但如果我们给他们创造的条件更好一点,待遇更高一点,他们能够在原来的单位获得这些享受,也就不至于离开了。”
“领导圣明!”高凡拍了一记马屁。
“圣明个屁!”郑立农爆了个粗口。
这也是他卸任副部长之后才添的毛病。或者反过来说更合适,那就是他原本就会说脏话,只是当副部长的时候不太方便这样说话,现在卸任了,就放飞自我了。
搞重工业出身的干部,会说几句脏话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社会上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话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现在还是如此。但国家的困难也是客观的,财政上没钱,要改善科研人员的待遇,谈何容易。”
郑立农像是对高凡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高凡道:“改善不了待遇,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教育科研人员要讲奉献,淡泊名利,告诉他们说,国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们的名字将永载青史。”
郑立农瞪着高凡,斥道:“你是故意的吧?”
高凡把手一摊:“很多单位的领导就是这样想的啊。他们自己坐着蓝鸟车,住着三室一厅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