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大幅度的提高了在军队中战地医生的待遇,只要是医生,那就是军官的身份,这一批同样的都将会被授予中尉的身份,这将会给他们节约大量的时间,让他们认为参军其实是一件捡便宜的事情。
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医学生愿意参军,在短时间内扩充战地医生的数量。
也不要说什么会导致供大于求,在战地医生这方面,美国人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
按照军队的编制,一个师就要配备一个初级的战地医院,需要有大概十位医生和护士还要有相当人数的医疗兵,
现在富兰克林打算直接扩兵百万,也就是说理论上的战地医生人数就要上万人,可是现在一年才能培养出两千多人,一个医学院一年的毕业生才一两百人。
所以不用担心战地医生的数量会太多,更多的时候一旦打起仗来,这人手是肯定不够用的。
富兰克林同意了陈知文的提议,陈知文也回到学校,开始招收有意向的学生。
于是学生们蜂拥而至。
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自己是必须要参军的。
现在的美国依旧是红脖子的世界,在这些人的世界观中,如果现在不能去当兵,那这人就废掉了。
一个年轻的男孩如果不参军,那社会上会一致的认为他的身体有问题,是个残疾人,从而用一种异样的眼神去看他,让他被围绕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
其实很多人的毛病不过是个小毛病,或者是扁平足,要不是身体不够强壮,亦或者是确实有些畸形之类的疾病,但是他们不能去忍受这种变相的侮辱,只能是选择自杀。
现在这种压力已经体现出来了,很多医学生被有意无意的问,他有没有意向去参军,毕业之后会去选择参军还是去当个普通的医生。
媒体报纸每天都在呼吁,希望有技能的人才能尽快参军,熟练的机械操作工人尽快的去军工厂为国效力,如果是妇女就去参军当护士,一样可以保家卫国。
所以很快就形成这种全民抗日的氛围,也是主动的或者被动的要求医学生尽快的做出选择。
好在现在遇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陈知文的这个三个月的培训班只是个临时的,等到以后还是要让医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培养路径上,要不然会引起混乱。
当伊斯特大学纽约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纷纷表示将会开展这种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