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冬天,但是南方的气温并不冷,公路上的汽车绵延,在努力的将物资送去国内。
这里是中缅公路,是前线抗战物资的唯一通道。
在这条公路上奔波着一万多辆各式卡车,来自天南海北的爱国华侨在这里充当司机,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有的是南洋富商的儿子,有的是小商店的老板,有的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可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在得知前线的物资运送困难之后来到这里,希望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中缅公路上运送物资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日军的飞机无处不在,每天都会过来轰炸,路边都是卡车燃烧之后剩下的残骸,被后来的卡车清理下去,因为会影响运输。
每天都会有卡车被击中,卡车上的司机当然也活不下去。
这些司机无一例外都是从国外归来为国效力的南洋子弟,因为此时中国国内还没有多少人会开卡车。
这些人来到这里不图回报,只是希望能真的发挥一点作用。
秦念祖,一个高中毕业没有多久的年轻人,出生南洋,长在南洋,家里有百顷种植园,日子还算富裕。
家中爷爷给他起名念祖,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来路,秦念祖谨遵长辈教诲,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为国效力,成为一名司机。
从开车到修车,秦念祖样样精通,他本就聪明,自学机械知识,打算等到抗战结束之后去学工科知识。
国府方面对这些司机也算是有些优待,至少在粮食上是足够的。
但是秦念祖性子软,看不得有人受苦,总是将自己的那份吃的分出去给孩子给妇孺。
他前不久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几个箱子,箱子里面据说是重要的物资,需要尽快送到国内。
因为东西宝贵,所以不能有损坏,所以需要精锐司机去执行运输任务。
作为这一段的骨干,秦念祖当然是接下任务,他已经执行过好几次任务,有信心完成这一次的任务。
因为公路很长,所以司机们都是在分段开车,一人负责个几十公里。
这路本来就非常的难走,不是硬化路面,不过是普通的土路,走走停停几十公里也要用一天的时间。
因为被告诫箱子里是易碎物品不能暴力运输,秦念祖全程都只能是非常轻柔的去驾驶,还要去避开坑洞。
眼看就到目的地了,秦念祖听到了头顶的轰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