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韦东毅和李秀芝去完婚的短短几天里。
四合院中另一条看似有点苗头的“感情线”也悄然走到了尽头。
秦京茹最终还是收拾包袱,被秦淮茹送上了回乡下的城乡汽车。
促使秦淮茹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她敏锐地察觉到傻柱对秦京茹的热情正在急剧降温。
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傻柱那点基于“黄花大闺女”和“秦姐堂妹”光环的冲动渐渐消退。
他开始更现实地考虑问题:秦京茹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没有工作。
如果真的成了家,意味着他不仅要养媳妇。
将来有了孩子可能也是农村户口,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将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这对于虽然有点家底但本质上还是个工人的傻柱来说,压力不小。
再加上每次他想和秦京茹单独相处,都会被贾家一大家子人“无意”地搅黄。
让他感觉不是在和秦京茹谈对象,而是在给整个贾家当长工。
这种“热脸贴冷屁股”、付出远大于回报的感觉,让傻柱逐渐回过味来。
兴致自然就淡了,不再像之前那样上赶着献殷勤。
其次,对于秦淮茹本人而言,她的心态也十分矛盾复杂。
一方面,她需要吊着傻柱,让他持续为贾家输血。
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让年轻水灵的堂妹嫁给了傻柱,她又隐隐感到不甘和不舒服。
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精心培育、长期圈养的“血包”突然要被别人正式接管了。
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堂妹,也让她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危机感。
这种微妙的嫉妒和不舍,让她并不真的希望这桩婚事能成。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点——经济压力。
家里平白多一张嘴吃饭,对于本就拮据的贾家来说,负担是实实在在的。
贾张氏早就对此抱怨过无数次了,整天指桑骂槐地说“某些人娘家来打秋风”、“光吃饭不干活”。
秦淮茹自己也要精打细算每一分钱,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时间长了,她也觉得吃力。
综合这些因素,秦淮茹很快做出了对她最有利的决定:
既然傻柱的热情已经消退,联姻的价值大打折扣。
而留着秦京茹又纯属浪费粮食,那还不如趁早送走。
于是,她找了个借口,对秦京茹说:
“京茹啊,你看柱子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