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人声鼎沸。
绿皮火车喷吐着白色的蒸汽。
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出行气息。
韦东毅和两名同事提着简单的行李(主要是重要文件和几件换洗衣物),挤上了南下的列车。
硬卧车厢里混杂着各种气味:
烟味、汗味、食物味……
以及火车特有的钢铁和机油味。
哐当哐当的车轮声不绝于耳。
沿途的风景从华北平原的苍茫辽阔。
逐渐变为江南水乡的婉约秀丽。
再切换成岭南地区的丘陵起伏。
一路上,韦东毅并没有太多闲暇欣赏风景。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同行的技术工程师大刘反复研究那批二手设备的清单和技术参数。
与财务干事老周核对外汇额度计算和谈判的价格底线。
他必须确保自己对这次采购的目标有最清晰的认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他也细致地观察着沿途的社会风貌。
越往南,似乎能隐约感受到一种与四九城略显不同的、更加活跃的气息。
尤其是在广州站转车时。
那种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和更加繁忙的商业景象。
都让他对即将抵达的香江。
充满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期待。
经过两天两夜多的颠簸。
他们终于抵达了广州。
又经过几个小时的汽车颠簸。
来到了当时还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的深圳。
1964年的深圳,猝不及防地撞入他的眼帘:
目之所及,并非记忆中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森林。
而是一片广袤的、带着原始野性的景象。
低矮起伏的山丘连绵不绝,覆盖着郁郁葱葱却略显杂乱的草木。
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水塘镶嵌其中。
田埂弯曲,水塘映照着灰蒙蒙的天空。
呈现出一种近乎亘古不变的田园风光。
沿着公路线,偶尔能看到一些聚集的村落。
那些村舍极其简陋,大多是低矮的砖瓦房。
甚至还有许多灰扑扑的泥砖屋和茅草顶棚。
村落周围散落着简陋的猪圈、鸡舍,袅袅炊烟升起。
勾勒出缓慢而质朴的生活节奏,与“现代化”相去甚远。
远处。
一道清晰可见的铁丝网蜿蜒在荒草与田埂之间。
那就是象征着分隔的“边境线”。
罗湖桥像一座孤零零的哨卡。
横跨在浅浅的界河之上。
显得格外冷清和肃杀。
桥头堡上。
飘扬的旗帜和持枪肃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