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看着看着,韦东毅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紧皱起。
信息显示,这位汉斯·穆勒先生并非第一次来华。
早在四十年代初。
他就在当时的平津、沪上等地活动。
为蒂森公司(或其前身)拓展业务。
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
他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甚至对中国的文化习俗、人情世故、乃至商业谈判中的种种“门道”都极为熟悉。
资料里还提及。
此人性格精明强硬。
极其善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麻烦了……”
韦东毅放下材料,低声说了一句。
“怎么了,韦股长?”
大刘关切地问。
“谈判最怕的就是这种对手。”
韦东毅指了指资料:
“他太了解我们了。”
“他知道我们急需设备,知道我们的体制和谈判流程可能存在的僵化之处。”
“甚至可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那批二手设备的真实价值和我们的心理底线。”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国人懂的道理,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代表,玩得更溜。”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
“难怪之前几轮谈判都进行得如此艰难,价格被咬得死死的。”
“我们在他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而他则隐藏在暗处,精准地拿捏住了我们的软肋。”
房间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老黄也面露难色:
“是啊,韦科长,这个德国佬,滑头得很,软硬不吃,非常难对付。”
韦东毅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沉思了片刻,突然抬起头。
他目光扫过房间里的电话,开口说道:“我要打个电话。”
他的语气很平淡。
但意思很明显——这个电话需要私人空间。
老黄最先反应过来,立刻站起身。
他对着还有些懵的大刘和老周使了个眼色:
“哎,好!韦科长您先忙,我们正好去楼下抽根烟,透透气。”
说着,便招呼着两人快步走出了房间。
并顺手轻轻带上了房门。
房间里安静下来。
韦东毅走到电话旁,拿起听筒,深吸一口气。
他凭着记忆拨通了娄晓娥留给他的那个号码。
电话响了五六声后才被接起。
对面传来一个谨慎甚至带点警惕的中年男声(像是管家或佣人):“喂?揾边位?(找谁?)”
韦东毅用普通话说道:“我找娄晓娥小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