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爱享福的山东人】
【面对贫穷的人:村里五保户去世了】
【另一个村民:欸,去那边享福去了】
【面对富有的人:村里的首富去世了】
【欸,这边享完福去那边享福去了】
【对待孩子在家和不在家的区别】
【张三儿子常年在外面做生意不回家】
【那这老爷子也享福了,儿子在外面挣大钱出息了】
【李四儿子没工作,整天在家里呆着】
【那享福了,家财万贯不如儿女陪伴,再怎么样也不如孩子陪在自己身边,承欢膝下重要呀】
【在城里和在村里的区别】
【二蛋一家搬去城里住了】
【欸,日子好起来去城里享福喽】
【在外面打工的铁柱回家了】
【在外头赚到钱回来舒舒服服享福了】
【面对疾病】
【狗蛋突发疾病去世了】
【其他人:享福了,没遭罪就走了】
【昨天在家瘫痪十年的麻子也去世了】
【其他人:唉,在身边没享到的福去那边享福去了】
【当亲戚女生嫁不出去时】
【欸,没事!在家享福】
【当亲戚女生结婚了】
【嫁去好婆家那去享福】
【生孩子顺产:顺产下来的享福了】
【剖腹产:医生帮忙的,享福了】
【孩子上幼儿园了:孩子送去上学了,开始享福了】
【孩子要结婚的时候:孩子大了要成家了,开始享福了】
【孙辈出生了:当爷爷奶奶了,开始享福了】
【当自己噶了:享了一辈子的福】
【现在提问】
【那山东人怎么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呢?】
【咱享受不了这个福】
“怪不得大家都哭,原来福都让山东人享了[泪奔]”
“山东人不语,只是一味的享福[尬笑]
IP地址:山东”
“山东人的“享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层共鸣。
这“福”是“富强”的具象——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里,藏着对国家发展的真切感知。
这“福”是“和谐”的注脚——邻里互助的温情、孝老爱亲的传承,把“家和万事兴”的朴素愿望,化作社会和谐的生动细胞。
这“福”是“敬业”的底色——工匠琢磨手艺的专注、农民侍弄土地的勤恳,用坚守诠释着“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