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后上课的第三天,从前一天夜晚开始,天空开始变得阴沉。
天气预报从早上开始就说着可能有强对流天气,不少上课的学生都带了伞,免得到时候被淋成落汤鸡。
周鹤鸣在教室里听课,记笔记,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之前他看电影,大多数时候都沉浸在剧情之中,就像体验了另一段人生一般。
后来,因为志愿成为一名编剧,他有意识地开始抽离出来,去体会影片的镜头,光影,台词的呈现。
但实际上手学习之后,周鹤鸣才发现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就像现在,他的课程作业就是,看一段影片,将其还原成剧本。
这一段影片是《教父》第一部开头的经典场景,以对话构成,而且是大段的独白,作为开课第一天留的作业,今天老师来针对讲解。
“让我们看看这一位同学的作业。”
负责这门课程的是一位姓梁的老师,约莫四十多岁,说话顿挫有力,像是话剧演员。
他选了几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业扫描进去,匿名投影出来,让大家点评。
“大家觉得这一位同学的剧本怎么样?”
众人看向投影。
“你说一下。”
梁老师一下子就点到了前排跃跃欲试的苏红。
“他把对话都排列到了一起,这样演员和导演不确定要在哪里停顿,给现场添加了麻烦。”
苏红果断站起来,回答。
“对,这涉及到了镜头调度的问题,虽然拍摄人员可以在现场尝试确定哪一种台词呈现方式更好,但也间接浪费了时间。”
梁老师示意苏红坐下。
“还有其他同学看出了什么问题吗?”
他环顾四周,视线落到旁边的江睿身上。
“只有对话,没有相应的动作或者镜头描述,就和小说一样。”
江睿答道,内心想着这肯定不是定向考试学生的作业,连基础的常识都不懂!
“确实,剧本和小说的差别,就是剧本是一种实用性质的文学形式,编剧在写作的时候,需要融入自己对于画面的设想。”
梁老师颔首道。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镜头画面这些不是导演的工作吗,确实,不少导演会精益求精,一个镜头反复琢磨,而且会有天才的想法,但我们以后工作,合作的可不是那些国内外知名的导演,更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