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有意思的,一直憋着没说的。
就是写第三卷,十八岁的程霜降扮演重生而来的程霜降时,写对白经常会莫名其妙写着写着就回到了十八岁的她的那种淡漠冷硬的对话语调,而且还没有觉察,重新看一遍才意识到。
就像十八岁的程霜降自己跑出来了一般。
可能她自己内心也在抗拒,去扮演另一个人吧。
就像第二卷的写的,扮演是这本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第二卷是陆浅扮演了重生而来的程霜降和陆白,最终周鹤鸣告诉她,不需要扮演其他人,做你自己就好。
第三卷就是十八岁的程霜降扮演重生而来的程霜降,最终,周鹤鸣与陆浅告诉她,希望你做你自己。
其实到这里,可以往前推一下,第一卷,重生而来的程霜降,是否也有一定的扮演成分?扮演成为了周鹤鸣理想中的恋人。
毕竟很多行为,比如喝周鹤鸣喝过的东西,用一样的勺子之类的,两边做过。
当然,论迹不论心,能演一辈子其实也就是真实了。
我自己写的时候,也因为知道最后的结局,所以推情感的时候会很放得开,可以写得足够甜,代换到当时程霜降的心态,大概就是,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所以要尽力让自己不留遗憾吧。
说到这里。
其实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不用考虑成绩,所以我给自己写作设下的一个目标是,不描写两位女主角的心理,从而塑造角色。
仔细回头看的话,我是基本没有写两位女生的心里在想什么,就算在描写情绪的时候,也用的是周鹤鸣的视角的猜测。
众所周知。
偷听心声本身就是一个金手指类型,尤其在恋爱文里,描写女主角因为主角的行为而胡思乱想,脑补,羞涩,表面嘴硬内心倾慕,是一个重要爽点。
不写两位女主角的心理,其实会让读者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简单来说,就像现实的恋爱,暧昧期的时候,你不知道对方的心意时那种拉扯上头的感觉。
也多亏是小说,而且最早就定下三人行的基调,大家心里有个底,如果换成是党争修罗场,两个女生一推一拉,周鹤鸣怕是要欲仙欲死。
尤其是这本书的重点是扮演。
如果描写两位女主角的心理,那么很多扮演就无法产生效果,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