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的巨石如天堑压顶,只留孙悟空一颗头颅和一只手臂在外。起初的三年,他日日对着苍穹嘶吼,骂如来言而无信,骂玉帝欺软怕硬,嗓子喊得沙哑出血,也不肯咽下土地公送来的粗米。可腹中饥饿如刀绞,夜里寒风灌进衣领,他终究还是在土地公转身时,偷偷抓过陶碗,几口扒完碗里的糙饭。
日子久了,嘶吼渐渐变成了沉默。他开始盯着头顶的流云发呆,看春燕衔泥飞过,看秋雁排阵南去,偶尔会想起花果山的水帘洞 —— 那时他还是众猴拥戴的美猴王,手下儿孙围着他递野果、挠痒痒,哪像如今这般孤苦无依。有次山下路过一队商客,他急得直喊 “帮俺挪开石头,日后定有重谢”,可商客们只当是山精作祟,扔了几块石头砸他,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倒是有个放羊的小孩不怕他。那孩子约莫七八岁,第一次见他时,不仅没跑,还踮着脚递来一颗野枣:“大猴子,你是不是被石头压住了?” 孙悟空本想摆出齐天大圣的威风,可看着小孩清澈的眼睛,话到嘴边却成了 “哼,这点石头算什么,俺只是暂时歇脚”。从那以后,小孩每天都会带着半块饼或一把野果来,听他讲大闹天宫的往事 —— 讲他如何打翻蟠桃会,如何把老君的炼丹炉踢翻,讲到激动处,还会用能动的那只手比划金箍棒的模样,小孩听得眼睛发亮,拍着手喊 “大猴子好厉害”。
转眼过了百年,小孩早已老去,连他的孙子都成了白发老人,可还会带着自家孙辈来山下,指着孙悟空说 “这是当年给我讲故事的大猴子”。孙悟空看着一代代人来了又走,心里的戾气慢慢淡了。他开始反思自己当初的莽撞:若不是自己恃才傲物,不肯遵守天规,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有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雪花落在他脸上,他没有像从前那样咒骂,反而伸出手接住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融化成水 —— 原来这凡俗的雪,竟比天庭的琼花更暖些。
后来的几百年,他愈发平静。土地公送来的饭食,他会轻声道句 “多谢”;路过的行人好奇打量,他也不再恶语相向。有时夜里睡不着,他会望着星空琢磨如来的话:“心有执念,眼界受限”,原来自己一直困在 “齐天大圣” 的虚名里,才看不见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