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打开门,杨云英提着一个大袋子走进来。
朱青云把他让进屋里,杨云英把袋子里的三个木盒子拿出来,说:“队长,戚副队长这几天忙着,让我把查封的财产登记造表,您过目。”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清单。
朱青云逐一打开木盒,对照清单,边看边点头。
这次杨云英办的不错,所有法币都去黑市换成了美元,又去银行换成了通兑的本票。
每一个木盒里装着的,都是美元本票,一半面值五十的,一半面值一百元的,一共是一万八千美元。
第二个盒子里是一百根金条,杨云英说:“重庆这地界认的就是金子,留一些在身边,队长方便花销。”
朱青云点头称是,中国老百姓文盲占了多半,对美元并不认同,金条确是硬通货,市场上更加认可。
第三个盒子里装的都是地契、房契。有三、四栋房子,十来间商铺,还有两间仓库。
杨云英笑着说:“队长,你留一间好些的房子住吧,这里条件太简陋,连个浴室都没有,很不方便。”
朱青云想了想,说:“那就留一间,三家商铺和两间仓库单独造表,上交总务科,余下的房产都作价卖了。
不用换金条和美元了,我估计有个二十多万法币,你们四个人,每人一万,队员每人五百,剩下的,送到我办公室。”
现在,朱青云处理起这些事来,已是熟门熟路。这余下的十多万法币是要拿去孝敬两位处长的。
此外,过几天就是戴老板生日了,他得准备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来。
接下来几天,他去古玩行、报馆、书店到处闲逛,甚至连西南联大的图书馆都去了。
这天,他约了一家报馆的编辑正准备去谈一谈。杨云英笑嘻嘻的进来,把一个箱子放到办公桌上,说:
“队长,如今重庆人口骤增,房产、商铺一天一个价,一共卖了三十五万,我留下九万,这里还有二十六万。”
“这么多。”朱青云没想到这些房子这么值钱的。打开箱子,数了一万元给他,说:
“这几天我有点私事要办,房子那就有劳你了,这些钱你拿着,不能让你倒贴。”
杨云英主动把他那套小宅院装修的事承揽下来,朱青云是有万事不管。
等他走后,朱青云留下三万法币放在柜子里自己平时花销。
又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