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踌躇,不敢贸然往里走。
陈小宝却毫无怯意,他好奇地打量一下书院,便迈开小短腿,第一个跨过了高高的门槛,走了几步,回头见爷爷和爹还愣在门外,忙招手催促:“爷爷,爹,快进来呀。”
陈老爷子看着孙子这落落大方的样子,心中大为欣慰,之前那点局促也消散不少,挺直腰板后跟了进去。陈永福也赶紧跟上。
刚进院子,就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迎面走来。少年穿着青色长衫,头发用一根玉簪束起,面容清秀,举止斯文。这气度,看得陈老爷子和陈永福眼睛都发直,他们见过最体面的后生,也就是村正家的大孙子,但跟眼前这位一比,简直云泥之别。
少年见三人面生,便停下脚步,温和有礼地问道:“几位来书院,可是找人?需要学生代为引路吗?”
陈小宝上前一步,声音清脆地答道:“这位师兄好,我是来书院求学的。不知该找哪位夫子报名?”
少年一听是来入学的,脸上露出友善的笑容:“原来是新同窗。负责新生入学的是钱老夫子,请随我来。”说着便转身引路,三人连忙跟上。
此时正是午休时间,书院里颇为安静。少年将他们引到一间雅致的房舍外,轻轻叩门:“钱夫子,有学子前来报名入学。”
很快,屋内传来一个老沉的声音:“哦?请进。”
门被打开,一位年约五十,身着灰色儒衫的老者出现在门口。他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陈小宝身上,温和地问道:“是你想来书院读书?”
陈小宝不卑不亢,朗声答道:“正是学生,钱夫子。学生陈小宝,今年六岁,家住向阳村,仰慕书院学识,特来求学,恳请夫子收录。” 这番应答清晰流畅,竟带着几分小大人的沉稳。
陈老爷子和陈永福在一旁听得又惊又喜,腰杆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脸上满是骄傲。
钱夫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在家可曾开蒙?识得多少字了?”
陈小宝如实回答:“回夫子,学生在家未曾读书,也不识得字。但学生记性尚可,学东西还算快。”
钱夫子来了兴趣,有心考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他缓缓背诵了《三字经》开篇十句,然后停下,看着陈小宝,“你可记得住?背来听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