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在那信纸的空白处,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副简明扼要的太极图。
“汝可曾观这山间溪流?遇石则绕,遇洼则填,看似柔弱,实则无坚不摧。此,便是太极之理。汝之内息,亦当如是。”
“每日清晨,不必练剑,只练此拳。意守丹田,身随气走。将那股阴寒的九阴真气,想象成那太极图中的阴鱼。不必抗拒,不必驱逐,只需用那圆转如意的拳架,引导它,带动它,让它在你经脉之中,画出一个又一个的圆。”
“圆,无始无终,无缺无漏。待你何时,能将那股横冲直撞的戾气,也‘画’成一个圆。你的内息,便成了。”
写完内功心法,宋青书没有停。
他换了一张纸,笔锋陡然变得锐利,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
“内息既成,再谈剑法。
汝之剑,失于‘控’。
杀意外放,剑随心动,此乃取死之道。
真正的剑道,在于‘神’。
神在剑先,意在招前。
剑未出鞘,胜负已分。”
他再次于纸上,画出了数幅简单的人体经络图。
只是这一次,他标注的,不再是内力流转的路线,而是神门十三剑之中,最精妙的几处发力与控剑的法门。
“此乃‘神门’控剑之术。汝当每日以此法,练习出剑,收剑。只练一招,拔剑,收剑。”
“练的,不是快,是‘静’。”
“何时,你的剑,能于一瞬之间,自出鞘的狂暴,归于入鞘的死寂。何时,你的心,能在那生与死的刹那,依旧古井无波。”
“你的剑法,方为大成。”
两封信,一封讲拳,一封论剑。
一内一外,一柔一刚。
他竟真的将自己压箱底的两大绝学精义,毫无保留地,尽数授予了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迷途少女。
他将信仔细封好,唤来一名鹰卫营的亲信。
“以我明教最高等级的‘飞鹰传书’,送往昆仑后山。”
“是!”
自那日起,一场奇特的、只属于他们二人的书信往来,便在这偌大的光明顶与那幽静的后山之间,悄然展开。
起初,周芷若的信,依旧充满了困惑与挣扎。
“……那太极拳架,看似缓慢,实则比任何剑法都难。芷若愚钝,总也画不好那个‘圆’……”
宋青书的回信,简洁如刀。
“不是用手画,是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