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用一句话可以总结,那就是:皇帝为何造反啊?】
【所以说,李隆基一个人的昏聩,搭上了后面所有皇帝的努力,还都白费了。】
【这下就能看出来,李隆基的破坏能力有多强了吧!】
【看出来了,看出来了……】
【朱温!大唐的终结者!】
【就算没有朱温,也有张温,王温,李温……大唐走到那个时候,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苏铭顿了顿,长叹一口气: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影响,那么安史之乱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对整个华夏文明气质的改变。”
“安史之乱前,大唐四方扩张。”
“安史之乱后,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皇帝眼中,都只有中原王朝,无力也不愿对更遥远的异域发起冲击。”
“不仅如此,他们还活在对将领造反的恐惧之中,针对军人阶级的打压,层出不穷。”
“为了压制军人阶级,一个崭新的阶层被催生和巩固,他们既扎根地方又与皇权携手,既盘亘朝堂又互相掣肘,既满腹经纶又阴阳绸缪。”
苏铭看到大量【重文轻武】的弹幕出现,点点头说:
“没错!这个阶层,我们称之为——文人官僚阶层。”
【封建制度已经开始显现局限性和落后性。】
【士大夫阶层。】
【没办法,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中华文明试探自己的极限试探失败了。】
【大远征的时代结束了……】
【明成祖朱棣不算吗?】
【Judy只是打到了漠北,没有统治。】
说到这里,苏铭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从那以后,那个开放、包容、自信、进取的唐初,便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那种外向型、开拓型的文明精神,几乎不可逆转地成为了过去。”
“这是一个庞大古老文明,从昂首阔步向佝偻保守的沉重转身。”
苏铭环顾四周,尽管周围是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但他眼中,却仿佛映出了千年前长安城的落日余晖。
“君不见,‘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李太白已然远去,徒留‘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怆。”
“君不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子美早已不再,徒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悲怆。”
“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诗人们,在他们的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