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新的罪己诏,很快公示在所有时空的天幕上。
高宗李治的诏书内容还算温和,并未直接点名李隆基,只是以长辈的口吻,告诫后世子孙需以社稷为重,勤于政事,不可耽溺声色之惑,更不可因一人之好恶,而废黜贤良,亲近小人。
通篇看下来,更像是一份家训。
可正是这种不点名的感觉,才更让李隆基感到无地自容。
因为是个人都知道,高宗李治在说谁。
紧随其后的,是武则天的诏书。
这份诏书的内容和前一份比,截然不同,甚至大大出乎李隆基的意料。
武则天不仅承认了自己代李唐掌政,致李唐宗室惶惶不安的过错,还承认自己固权之时,用刑过峻,偶伤无辜,遗下朝堂隐患。
同时希望朝堂上的大臣们能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匡扶将倾之大厦。
字字恳切,句句沉重。
完全不像是李隆基印象里的那个女皇。
三份罪己诏的内容,还在他的脑中回响,年迈的君王颓然瘫坐在龙椅上,看着天幕上那熟悉的字迹,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战兢兢的童年,回到了那个被皇祖母抱在怀里,问他“此何地”的午后。
他当时回答:“此乃陛下之北门。”
皇祖母笑了,说这孩子将来必为太平天子。
太平天子……
太平天子……
李隆基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他知道,自己面前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了。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帝王,颤颤巍巍地从龙椅上站起。
他一步一步,无比艰难地走下高高的台阶。
他走出大殿,来到殿外,对着那高悬于空的天幕,双膝一软,重重跪了下去。
他低下那颗高傲了一生的头颅,以额触地。
“不肖子孙,李隆基……”
“接旨!”
……
苏铭看着直播间里狂欢的弹幕,有些哭笑不得,因为它们已经彻底疯狂了。
【我艹!杀疯了!】
【李隆基:这局是奔着我来的啊?】
【李治、武则天:乖孙,爷爷奶奶来辣!】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恭喜李隆基,喜提祖宗三连鞭!】
【太宗抽完高宗抽,高宗抽完则天抽……】
【球球你们了,放过基哥吧,他都要裂开了。】
【原来主播说了半天安史之乱,就是为了给李隆基这盘醋包的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