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环形交通路口,车流穿梭不息。
被车流围起的矩形广场上,是巨大的草坪,苏铭站在草坪中间修建的笔直步道上。
正前方就是西安城墙的永宁门城楼,城楼风格古朴厚重,飞檐翘角,高大坚固,城门前方的牌坊上 “永宁门” 三个大字清晰可见。
永宁门航拍-侵权删
他一边朝牌坊走去,一边对着镜头介绍。
“家人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唯一保存至今、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古城垣。”
“它始建于公元1374年,也就是明朝洪武七年,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又被称为明城墙。”
“但这座城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的大兴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故以此为名。”
“而到了唐朝,又在大兴城的基础上,建立了举世闻名的长安城。”
【城墙下是我家,天天在城墙底下跑步「捂脸」】
【这西安城墙看着也不大啊。】
【就是,不是说108坊吗?大唐的长安城原来就这么点?】
看到弹幕里的困惑,苏铭点点头:
“没错,大家的感觉是对的。咱们眼前的这座城墙,跟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你们想象中的那个长安,那个万国来朝、坊市齐整的长安,它的面积大概是84平方公里,周长将近37千米,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明城墙,周长只有不到14公里。”
他停顿了一下,让观众们消化这个信息。
“之所以变小,是因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一位叫韩建的节度使,负责驻守这里。他看着满目疮痍、四处漏风的巨大都城,心里就一个念头:这根本守不住。”
“人手不够,城池太大,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于是,他做了一个非常果断,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决定。”
苏铭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大圈,然后又收缩成一个小圈。
“他放弃了老百姓住的广阔外廓城,也放弃了宏伟的皇帝老家,只保留了中间的皇城,舍弃了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
“这个被‘瘦身’之后的新城,面积大概只有原来长安城的四分之一。它不再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而变成了一座纯粹的军事堡垒。”
苏铭指了指脚下的青砖路,又指了指远处的城楼。
“而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