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影响力,果然名不虚传。
就在詹姆斯·惠灵顿拜访陈默后的第二天,李向东就兴奋地汇报。
“老板,‘创世纪科技’那边突然改口了!他们正式通知韩志军,鉴于可能存在的技术来源争议和潜在的商业纠纷风险,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撤销对韩志军团队发出的录用邀请!”
“好!”陈默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资本的力量,在某些时候,确实简单粗暴而有效。
然而‘创世纪科技’的突然变卦,对于韩志军来说却像是晴天霹雳。
他原本以为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可以摆脱国内的烦心事,在一个崇尚“自由科研”的环境里大展拳脚。
为此他不惜与国科院的领导彻底撕破脸,回绝了所有国内(包括陈默)的橄榄枝,准备签下苛刻的竞业协议。
结果现在,“创世纪科技”单方面毁约,直接把韩志军晾在了半空中。
国科院那边因为他的决绝态度和意图出走海外的行为,原本还对他抱有同情的一些领导和同事,也对他彻底失望,态度冰冷。
其他企业和科研机构,见他如此“崇洋媚外,也对他敬而远之,生怕请来一尊难以伺候的大佛。
现在海外之路又被堵死。
韩志军瞬间被架在了火上烤,进退维谷,里外不是人。
他和他团队,瞬间从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前途未卜的迷茫,让整个团队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团队里有人后悔,有人埋怨韩志军当初的固执,导致大家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就在韩志军焦头烂额、几乎绝望之际,陈默悄悄地又加上了一把火。
他授意李向东找来几个笔锋犀利的专业枪手。
然后几篇精心炮制的、标题悚动却又“有理有据”的文章,开始在一些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悄然流传,然后迅速被传播开。
《昔日国宝级专家欲携核心技术投奔海外,所为何故?》
《是谁寒了科学家的心?深扒韩志军团队出走风波背后的真相!》
《警惕!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或面临流失风险!》
这些报道,表面上是在探讨事件原委,为韩志军“鸣不平”。
但字里行间却巧妙地引导着舆论,刻意淡化了韩志军与上级的个人恩怨,而是着重强调他“拒绝国内优秀资本收购”、“铁心投靠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