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五点半,江振邦准时离开了办公室。
李青松口中的“好事”并没有在今天就发生,他心里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遗憾,但转瞬即逝。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江振邦整理好心情,走下市委大楼的台阶,张山开着那辆熟悉的BJ212已经提前等在了下面。
“三哥,海澜轩。”江振邦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明白。”张山一脚油门,车子轻快地驶出政府大院。
之前因为宅在家里写调研报告,被江振邦推迟了许久的高中同学聚会,就在今天举行。
这场聚会是他主动提议,让冯子豪帮忙张罗的。
重生归来,他需要吸取教训,提前编织自己的人脉网络。
同学关系,就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
尤其是他们的高中班,在一高中还算是尖子班。
全班53人中,有15人考上了本科,其中2人是重本,18人考上了专科,其余的要么去读大中专,要么是复读、参军,或者打工或做生意。
未来,江振邦的这群高中同学大部分混的都不差。
有的像冯子豪这样,从商创业自己做老板,赚下不菲身价;有的做了老师和医生;有的做了飞行员;有的是国企或私企的高管;有的出国了杳无音信;还有像江振邦这样进了体制内做干部的。
少部分人走了邪路,锒铛入狱,或因为各种变故,英年早逝。
这次聚会,冯子豪拐弯抹角地联系上了四十多个同学,但他此前在电话里说,能来的不超过二十人。
要么是人在千里之外,实在来不了,要么是干脆不想来。
江振邦就当20人准备了,提前给海澜轩饭店老板打电话定了能容纳两桌的一个大包间。
虽然还没发工资,但两千块钱他还是有的,一是江大鹰的调研经费没用多少,二是对方和周立伟给的大部分烟都被江振邦变卖成钱了。
车子很快抵达海澜轩饭店。
张山问:“车用不用我给你留着?”
“不用,我喝酒不开车。三哥你也不用等,吃完饭我们结伴溜达回去。”
“行。”
江振邦下了车,一眼就看到站在饭店门口的三个老同学,他立刻笑容满面地招呼道。
“哟,豪哥、磊哥、辰哥。你们仨在这亲自迎接我呢?”
冯子豪旁边还站着两个人,都是他高中时玩得不错的哥们。
一个叫孟启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