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邦当然不是去躲清闲,他从大礼堂出来,与夏朗和其他领导直奔市委大楼。
联合督查组这把剑,还没成形,必须尽快锻造出来。
这是江振邦准备整个大活的必备要素。
实际上,最初无论是孙国强还是刘学义,对成立督查组这件事都存有顾虑。
尤其是孙国强,不止是顾虑,甚至说是比较抗拒的。
因为他们两个各自兴宁任职了五年和三年,对水面下的暗流有多汹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抛开兴科之外,全市十四家国营厂,盘根错节,每个厂长背后,或多或少都站着些人。
别看他们自己只是个正科级,但关系网一直能牵到海湾市,甚至省里。
总不能什么都查吧,没准会真查出点什么呢!
把这些厂长逼急了,让他们为了自保而联合起来反扑,那股力量绝对不容小觑。
政治斗争,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举报信,就能让一艘大船彻底倾覆。
孙国强和刘学义的位子,看似稳固,实则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但是,江振邦用兴科的奇迹,以及陈平市长的站台,给了他们些许底气和理由。
一个濒死的厂子能在三个月内销售额破两千五百万,而且发展势头极其强劲。
若是以点带面,开全省之先河,把兴宁国企改革这个工作圆满完成,那这个政绩就太耀眼了!
他们不仅能凭这件功绩飞速进步,甚至可以让他们二人后半辈都足以自夸。
同时,这也足以掩盖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杂音!
用雷霆手段敲山震虎,逼着所有人走上改革的轨道,只要大部分厂子能被盘活,那么有少部分人被当做绊脚石踢走了也没什么,发展的阵痛和必要的牺牲嘛。
在这件事上,孙、刘、江三人的利益高度一致。
于是两大巨头经过商量,还是把调查组这柄尚方宝剑,递到了江振邦手上。
当然,剑可以用。
但怎么用,要砍谁?
却不是江振邦一个人说了算的,孙国强和刘学义必须要掌握主导权!
而这场大会后的小会,就是商量如何拿捏分寸的。
孙国强、刘学义都来了,依旧是夏朗主持会议,通过小会,定下来三方联合调查小组的名字,架构和意义。
然后,大领导们和单位一把手先行离开,留下三个部门的副职加上江振邦,四个具体干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