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婉继续说道:“不像我们医药一道,医术这东西,只要肯下功夫,把药材性状、药方配伍死记硬背下来,再多实践,将来总能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杜若昭到底不是正经医家出身,没见识过大夫的多样性,更不了解他们的下限有多低。
好奇地问道:“那要是实在没天赋,只能学成个医术平平的庸医呢?到时候连病都治不好,怎么吃饭呀?”
殊不知,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能成为“医术平平的庸医”,已经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段位。
至少能看懂药方、分辨药材,比那些只会瞎开药的江湖郎中强得多。
林婉婉好歹是经历过现代社会就业难考验的预备役社畜,对此早就有了腹案,笑着答道:“医术一般,我们可以做兽医啊!给牛马看病,不用那么高的医术,还不愁客源。再不济,还能去山里采药、去药坊制药,只要肯干活,总能找到吃饭的路子。”
因地制宜劝学,条条大路通丰衣足食。
杜若昭和齐蔓菁听得连连点头,心里的顾虑消了大半,却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可一时又说不上来。
林婉婉见她们被说服,便收起“洗脑大法”,挥了挥手打发两人,“好了,别琢磨了,早点休息,明天我们还要去四野庄呢!”
这次去庄子,可不是让她们去做刨地、除草的劳工,而是去帮忙“站台”。
林婉婉邀请长安城里的医馆掌柜、药铺东家去四野庄“调研”,看看庄子上培育的药材,也顺便推广济生堂的药材供应链。
第二天一大清早,济生堂大门前就热闹起来,整整齐齐停着好几辆马车,车帘掀开着,能看到里面铺着柔软的坐垫。
偌大的济生堂,除了留下郑、郭两位大夫和李秀芸撑场面外,连药工都没剩下几个。
不一会儿,又有一串队伍浩浩荡荡地停在济生堂大门外。
这支队伍的“装备”就显得有些复杂了,有装饰精致的马车,有俭朴的牛车,还有骑着驴、骑着马的人,甚至有人步行赶来,肩上还挎着布包……
赵金业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在队伍里来回招呼着,声音洪亮,“各位掌柜、大夫,这边还有空余的马车,暂无车驾的尽可上车来,坐着也舒坦!”
林婉婉既然要邀请众人去四野庄“调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