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推行而下,内务司下的上千名官员在南京城的五军都督府内签下了军令状,而后一路往东进入了江南的各州各县。
一直以来都处于寂静的平南镇也因为新政的推行而行动了起来。
平南镇共有七师,合计兵马八万四千人,已有六师移营,趋于江南地区以维持大局稳定。
如今的南京城中,平南镇仅有两师的兵马留守。
不过南京城的防务仍旧没有削弱多少。
这一次陈望南下确实是轻装简行,只领了三千近卫甲骑跟随。
不过不久之后湖广镇的两师与孙启运率领水师主力也南下抵达了南京,南京城临长江码头之上修筑了大量的军港,以停靠水师的战船。
湖广镇两师合有军兵两万四千人。
内河水师如今有水兵共计一万五千余人,济宁之战内河水师并不参战,自然也没有多少的伤亡。
南京城中现有的守卫兵力,仍然高达六万六千人,在军事的力量根本无可动摇。
距离新政的推行,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南京城的街头巷尾货殖依旧,人流如织。
新政在推行之后,很快便成为了南京城最热的话题。
初时,茶寮酒肆间无不议论新法,言词或喜或忧,或疑或讽。
不过现在这一话题,却是已经被另外一个消息所取代。
广袤南京城浸润在梅雨初霁的湿润空气里。
燕国公第门前,却已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朱漆大门上悬着八盏明角宫灯,即便在白昼也燃着喜庆的烛火。
整个公第的周遭,皆是身着赤甲,腰悬着雁翎刀的靖南军近卫甲兵。
无数旗幡林立,万千旌旗招展,将这座本该喜庆的府邸,几乎变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军营。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整个燕国公第内被三千余名近卫骑兵师的甲兵所拱卫着。
从影壁到正堂,从曲折回廊到亭台水榭,处处可见按刀而立的军士。
公第门前,身着各色官袍的朝臣与身着靖南军武官礼服的靖南军将领络绎不绝,几乎将门前的青石板路堵得水泄不通。
贺礼堆积如山,从御赐的珍宝到各色绫罗绸缎、兵器甲仗,琳琅满目。
府内正厅、前院乃至廊下,都摆开了席面,觥筹交错,人声喧哗,一派烈火烹油般的极盛景象。
然而,与府邸前院的喧嚣鼎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