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四合院看似平静如水的日子里,又悄然溜走了一个月。
此时的李秀芝,已经怀孕九个多月,身子沉得像是揣了两个实心的小西瓜。
都说十月怀胎,但生过孩子的人都清楚,怀胎满九个月,也就是医书上说的38周之后,孩子便算是足月,随时都可能发动,瓜熟蒂落。
尽管医院推算的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但易家上上下下,早已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弓弦,处于一种枕戈待旦的紧张状态。
一大妈每天都要检查好几遍给孙子准备的小被子、尿戒子。
聋老太太虽然行动不便,却也总忍不住拄着拐棍,一天往东耳房看好几趟,嘴里念叨着“稳当,都稳当”。
连易中海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先问问秀芝今天感觉怎么样。
虽然韦东毅前世没亲身经历过为人父的时刻,但他拥有的超越时代的常识让他知道,孕妇临产前,必须提前准备好 “待产包” 。
他亲自张罗,找来了一个巨大的、结实的帆布行李袋。
里面被他塞得满满当当:
柔软的、用开水烫洗晒干了的细棉布婴儿服,2套单的,2套夹棉的。
叠得整整齐齐的、雪白的尿布(尿戒子),足足几十块。
李秀芝换洗的宽松衣物和产后要用的特殊用品。
他甚至通假借“特殊渠道”,从超市空间的母婴店中拿了不少这个年代罕见的消毒棉签、纱布和止血带出来,以防万一。
总之,韦东毅搜肠刮肚,把他能想到的、能找到的所有可能用上的东西,都归拢进了那个巨大的布袋里。
就放在东耳房最显眼的位置,确保随时可以拎起就走。
这还不算完。
考虑到一旦剧烈宫缩或羊水破了,需要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
韦东毅甚至动用了北方某局大领导的关系,特批借调来了一辆黑色的红旗牌轿车。
就停在离四合院不远不近、既方便又不至于太扎眼的路边,随时待命。
这时候,他顾不得什么影响,也管不了别人会不会说闲话了。
什么低调、什么含蓄,在妻子和孩子的安危面前,都得靠边站。
张扬点就张扬点吧, 只要秀芝和孩子们能平安,一切都值得。
那辆气派的红旗车,也成了四合院乃至整条胡同的一道特殊风景,无声地宣示着韦东毅的能量和对妻子的重视。
另外,随着预产期一天天临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