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要说的,陛下或许早已不爱听,但臣还是要说!”
李邕斗胆直视君王,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三十年前,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君主。
“臣还记得当年,陛下是如何宵衣旰食,是如何虚心纳谏,是如何与姚崇、宋璟等贤臣共商国是,开创了一个海晏河清,万国来朝的盛世!”
李邕举起双手,仰头望天:
“那时候的您,是天底下最圣明的君主!您的一道旨意,能让四海归心;您的一个笑容,能让百官振奋。您说要节俭,便亲自烧毁宫中奢靡之物;您说要纳谏,官员无不效仿魏征。”
“那时的朝堂,有诤臣,有能吏,君臣一心,共创盛世!”
“那才是天下万民心中的圣主明君!”
李隆基听到这些话,紧绷的神情竟有了一丝松弛。
是啊,他又何尝不怀念那时的自己呢?
可岁月侵蚀,纵然有灵丹妙药,亦不能让他重回到,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朝中诸臣和天下万民,是多么地怀念那个时候的陛下啊……”
李邕话锋陡然一转,高声问道:“可如今呢?!”
他猛地看向龙椅上的君王,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痛心疾首。
“如今的朝堂,贤臣被黜,奸佞当道!张相何等风骨,只因不合‘圣意’,便被一贬再贬!”他指向一旁跪着的李林甫,“而这口蜜腹剑之徒,却能窃居相位,堵塞言路,罗织罪名,残害忠良!”
李林甫浑身一颤,立刻叩首。
“陛下,您睁开眼看看这朝堂、看看这天下吧!”
“如今还有谁,敢在您面前说一句真话?张九龄何在?韩休何在?那些敢于犯颜直谏的骨鲠之臣都去了哪里?”
“你!”李隆基气得霍然起身,指着李邕,手指都在颤抖。
“陛下!陛下!”杜甫拉着李白急忙叩首道:“李太守只因受到天幕冲击,神志不清才开始胡言乱语,并非有意!还请陛下息怒啊!”
杜甫和李白疯狂为李邕讲情,可上了头的李邕却丝毫不在乎。
他已经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了!
今天若是不骂醒皇帝,明日大唐就会沦落成天幕中所言那样,若用自己的死可以换来大唐安稳的未来,那他李邕死一死又有何妨!
难道还有人能让他李邕死两回吗!
“臣没疯!疯的是这个朝堂!疯的是那些只知谄媚奉承、蒙蔽圣听的奸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